巴厘——眼淚“挽救”大會
有鑒于《京都議定書》的經歷,為保證各方在2009年就2012年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08年至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減排達成協(xié)議,人們將希望寄托于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在這次大會上,各方對《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以至于出現(xiàn)了聯(lián)合國氣候談判“大管家”德布爾“淚灑路線圖”的經典一幕。
在巴厘島大會的最后一夜,經過數(shù)天的徹夜談判后,一份《巴厘路線圖》草案擺上了桌面。除了美國以外,所有國家都已同意簽署。發(fā)展中國家代表猛烈抨擊美國的立場,雙方僵持不下,路線圖面臨“胎死腹中”的厄運。
這時意想不到的一幕發(fā)生了。大會主持人德布爾突然淚流滂沱、泣不成聲,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隨后,德布爾在助手的攙扶下走出了會場,背后留下一片掌聲。一個小時后,當?shù)虏紶柣氐綍䦂鰰r,不知是眼淚的力量,還是眾意難違,美國代表改變立場,同意在文件上簽字。
哥本哈根——五大問題待解
唇槍舌劍、合縱連橫,氣候談判的場面長期以來未有變化。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談判場面依然如故。
從2009年11月30日中國談判代表團抵達哥本哈根算起,中國代表總共在談判桌前苦戰(zhàn)了21天,沒有一場談判是輕松的。在會議期間,當談判工作組逐漸開始有條理地討論工作組主席案文并取得進展時,一份由丹麥自行擬定的案文突然出來攪局。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因這份案文三次“拍案而起”。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斥責這種“空降案文”違背大會程序規(guī)則,脫離了公約和議定書工作組案文的合法基礎。由于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抵制,該案文終被拋棄。
哥本哈根大會最后形成了《哥本哈根協(xié)議》,它雖然不是法律性公約,但為今后的談判打下了基礎。但會議中的五大關鍵問題尚未解決:一是談判的基礎文件,二是減排目標,三是“三可”問題(可測量、可報告和可核實),四是長期目標,五是資金問題。它們需要留給29日開始的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大會去解決。
坎昆——并非句號
經歷了去年哥本哈根會議的跌宕起伏,人們對坎昆氣候大會寄予期望——各方拿出誠意,在一些分歧較小的問題上達成平衡的一攬子協(xié)議,對爭議較大問題努力“相向而行”,盡可能縮小差距,為明年南非會議達成最終協(xié)議打下基礎。
回顧20年來的漫長談判歷程,人們發(fā)現(xiàn)全球氣候談判雖從未一帆風順,但總在堅定地前行。全球多數(shù)人對氣候變化的了解與認識也隨之在不斷加深。
(楊駿郇公弟劉石磊)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