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18日電 臺灣《聯(lián)合報》今日刊發(fā)社論指出,綠營政治人物的一大共同人格特征就是在政治路線上的搖擺變化。李登輝、蔡英文與蘇貞昌三人比較,蘇貞昌與綠營的淵源最深。不過,面對ECFA議題,如今在綠營意識形態(tài)的光譜上,李登輝與蔡英文二人,儼然都比蘇貞昌“綠”。“晚綠”的李蔡二人,卻比“早綠”的蘇貞昌更“綠”,其中道理頗堪玩味。
文章摘編如下:
蘇貞昌未表態(tài)反對ECFA(兩岸經(jīng)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獨派”有人放話:“五都候選人,不反ECFA就不支持!
綠營政治人物共同的一大人格特征就是在政治路線上搖擺變化。例如,昨天還是“四不一沒有”,今天卻變成“一邊一國”。若比較李登輝、蔡英文與蘇貞昌三人對ECFA的態(tài)度,亦可見其搖擺變化;其實,搖擺變化非僅是綠營人物的人格特征,也是綠營路線難以成為臺灣生存路線的根本原因。
以李登輝、蔡英文與蘇貞昌三人比較,蘇貞昌與綠營的淵源最深,他是美麗島大審律師,可謂是第一代的綠營“先驅(qū)人物”。相對而言,李登輝卻是當了國民黨政府的“中華民國總統(tǒng)”十二年后,才改持綠旗;而蔡英文則出身國民黨李政府的幕僚,后來才轉(zhuǎn)入民進黨扁政府,她在當選民進黨主席時黨齡只有四年。由藍變綠的李登輝、蔡英文,較諸一路綠到底的蘇貞昌,其人格之搖擺變化顯而易見。
然而,面對ECFA議題,如今在綠營意識形態(tài)的光譜上,李登輝與蔡英文二人,儼然都比蘇貞昌“綠”!巴砭G”的李蔡二人,卻比“早綠”的蘇貞昌更“綠”,其中道理頗堪玩味。
李登輝是“國家統(tǒng)一委員會”及“國家統(tǒng)一綱領(lǐng)”的創(chuàng)制者;甚至在其卸任“總統(tǒng)”被逐出國民黨、投入綠營后,還告訴接任的陳水扁,不要拆除“國統(tǒng)會”及“國統(tǒng)綱領(lǐng)”這“兩大支柱”。及至二00八馬英九當選,李登輝顯有“靠攏”之意;但因馬的民意響應(yīng)不佳,李遂又抽腿。如今,李由“國統(tǒng)綱領(lǐng)”的旗手,搖身一變成為反ECFA的轎夫;此種一路走來的搖擺變化,是出自政治理性,或只是投機操作而已?
至于蔡英文,在“雙英辯論”時尚未“反對”ECFA,僅持“緩簽/配套”立場;及至辯論失敗,再加上布局連任黨主席及因應(yīng)“蔡蘇競合”,遂將反ECFA拉至“國共唱和/貧富斗爭”的高度。在“國家認同”上,亦從“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變成將“中華民國”說成“流亡政府”。這樣的搖擺變化,主要亦是反映了綠營內(nèi)部的權(quán)力及路線斗爭。
與李蔡相較,蘇貞昌畢竟是民進黨的創(chuàng)黨元勛,也是經(jīng)歷“臺獨黨綱”的先驅(qū)人物。但是,蘇的政治路線始終較不凸顯;“沖沖沖”三字訣,成了蘇貞昌空泛的政治品牌。其實,蘇的政治路線之所以不凸顯,原因亦在其高度搖擺變化的人格;他曾抗拒挺扁,卻終告妥協(xié);亦曾堅持“不任副手”,最后接受了“謝蘇配”。然而,如今他參選臺北市長,松山機場已迫其表態(tài),ECFA也要他交出答案;倘若蘇貞昌參選的是大高雄市長,他應(yīng)會毫不猶豫地反ECFA,但他選的卻是臺北市長,他就必須考慮“臺北超越臺北”的溫和說詞。
從李蔡蘇三人的表現(xiàn)來看,綠營人物的人格是搖擺不定的,綠營人物的“國家路線”也是搖擺不定的。陳水扁可由“四不一沒有”,變成“一邊一國”;李登輝可由倡議“國統(tǒng)綱領(lǐng)”,變成“中華民國已經(jīng)不存在”。蘇貞昌選臺北市長,對ECFA持溫和立場,但其它“四都”卻采尖銳反對立場;連如此重大的“國家路線”問題,也可各吹各的號。人格是搖擺變化的,路線也是搖擺變化的;從李登輝及陳水扁的前車之鑒可以看出:綠營人物為了因應(yīng)自己的權(quán)力危機而搖擺路線,路線搖擺又形成新的權(quán)力危機。往復搖擺,往復變化,遂成惡性循環(huán)。
這種惡性循環(huán),是使綠營領(lǐng)導人物不能免除權(quán)力危機的原因,亦是使綠營不能免除路線搖擺的原因。臺不臺“獨”,擺來擺去,躲來躲去;挺不挺扁,搖來搖去,躲來躲去。執(zhí)政時是一套,下野時又是另一套;臺北市是一套,其它“四都”又是另一套。
當蘇貞昌經(jīng)歷“臺獨黨綱”之時,李登輝是高舉“國統(tǒng)綱領(lǐng)”的“中華民國總統(tǒng)”,蔡英文尚名不見經(jīng)傳;然而,如今李蔡在反ECFA上,卻比蘇貞昌更綠更“獨”。但若蘇貞昌今天選的是大高雄市長,他會讓李蔡“專綠于前”、“!殹谇啊眴幔
綠營的人格搖擺,路線變化,有何道理可言?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