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在美國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老態(tài)龍鐘的李敦白,對著眾多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的“后生們”,說起話來毫不含糊:“別以我們美國人自己的思維來看待中國,教中國人怎么做!
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在中國工作生活了35年,娶中國女子為妻,加入中國共產黨,被毛澤東稱為“國際共產主義戰(zhàn)士”,卻兩度被打成“美國特務”而蒙冤入獄,度過了16年牢獄生涯。文革中他當過造反派,“紅”得發(fā)紫;1980年回美國定居,不改對中國的一往情深,耄耋之年仍穿梭大洋兩岸,為促進美中交往奔走。
1945年就到了中國,經歷了中國社會35年的風雨變遷,又目睹了中國28年來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今年86歲的李敦白談起中國,透出一股歷史滄桑感。曾給毛澤東當過翻譯的李敦白說,毛澤東時代推行的工業(yè)化政策,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這是中國今天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對于美國學者關注的中共17大,李敦白告誡,應該關注中國領導人讓普通民眾受益改革成果的決心。他說,中國領導人已經形成共識,如果普通消費者不能從GDP增長中獲益,經濟就不可能長期持續(xù)發(fā)展,因而更重視解決城鄉(xiāng)、東西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要進行利益再分配。
李敦白說:“如果你去中國城市街頭看看,他們的市民樂觀向上”;“你不要指望中國很快變化,那種要求不見得是好事”!安慌侣,只怕站”,李敦白引用中國古語提醒美國學者:只要他們慢慢往前走,就是好事。
在與記者交談中,李敦白說:“我們美國人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來設想中國人應該要求什么樣的民主自由,但與中國人的實際要求可能相差很遠,可能人家最急迫想要的并非我們想象的,而是適合他們現(xiàn)實的情況!
談起中國發(fā)展中面臨的新挑戰(zhàn),每天都上網并經常到中國考察的李敦白頭頭是道。他說,以前中國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對讓大家分享福利注意不夠,因此產生了大開發(fā)商與地方官員勾結發(fā)大財?shù)默F(xiàn)象,最近一些官員下臺,反映中國高層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過去20年中國4億多人擺脫了赤貧,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但另一方面,去年中國農民收入提高了6.6%,而城市提高了16%,差距越來越大,所以胡溫決心用10到20年時間改變這種狀況。
因為了解中國,而且有人脈關系,一些美國公司到中國投資做生意樂于請李敦白當參謀,他索性就成立了“李敦白有限公司”,專做咨詢。他告訴記者,現(xiàn)在他大約有10家跨國公司客戶,在北京買了房,現(xiàn)在一年去3、4次,呆上3、4個月。李敦白把相濡以沫51年的中國太太王玉琳稱為“我的領導”,并笑稱自己開的就是夫妻店,只有夫妻和大女兒在經營。 (余東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