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是流失海外文物追索案的唯一合法原告,但卻不宜在外國法院提起類似民事訴訟。追索的可行途徑應是根據(jù)具體案情,采取外交和法律相結合的辦法解決問題!苯裉焐衔,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發(fā)布《法治藍皮書》,這是該書提出的一個觀點。
公益訴訟難成功
一年前,中國律師民間組團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曾轟動海內(nèi)外。當時,作為原告出面向法國法院提起訴訟的是“愛新覺羅宗親會”!斗ㄖ嗡{皮書》指出:以“愛新覺羅宗親會”作為原告進行訴訟,這種做法雖屬無奈,但卻值得商榷。新中國成立后對于封建貴族以及官僚資產(chǎn)階級的財產(chǎn)依法進行了國有化和征收,所有原屬封建貴族的財產(chǎn)已經(jīng)完全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倘若讓某些個人或團體作為原告進行訴訟,豈不是承認他們對這些財產(chǎn)仍然保有某些權利?這無疑是荒謬的。除非有中國政府授權,否則,公益訴訟追索流失海外原“皇家”文物之路難以走通。
政府出面不合適
藍皮書還指出,雖然中國政府是提起此類訴訟的唯一合法原告,但從現(xiàn)實利益考慮,中國政府不宜提起此類訴訟。一是追索法律障礙很大,勝訴可能性很小。涉及文物的跨國追索問題,我國國內(nèi)立法顯得鞭長莫及。索回文物的法律依據(jù)主要是國際公約和文物拍賣國的法律。涉及文物保護的國際公約雖有十余個,卻很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而通過適用拍賣國國內(nèi)法的方式來進行追索,面臨取證困難等諸多障礙。二是中國政府主動提起訴訟有可能引起國外對我們的惡意訴訟。難以排除他人借機提出反訴,給國家以及代表國家行事的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三是跨國訴訟費用高昂,程序復雜,問題敏感。
外交法律相結合
藍皮書說,實際上,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問題,并不是中國一國遭遇的問題,一些文明古國如埃及、意大利、希臘、伊朗等都面臨相同的痛楚,也都有各自處理的方法。例如,意大利于1969年成立了“保護文化遺產(chǎn)憲兵司令部和指揮中心”,統(tǒng)一指揮打擊盜竊和走私文物活動;埃及成立最高文物委員會為流失海外的文物登記造冊,搜集拍賣信息,并隨時準備干涉涉及該國的非法文物拍賣。中國政府雖未成立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統(tǒng)一機構,但及時加入了三個相關的主要國際公約,并成功追回大量珍貴文物。
追索態(tài)度須理性
藍皮書還說,實際上,有關部門追索文物的努力一直沒有間斷,成效也非常顯著,對于流失文物的追索,必須保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態(tài)度。
首先,在國際層面,中國政府早已明確,促進文物返還原屬國,是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更是人類社會正義和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應積極地通過外交和國際合作,加快解決歷史上流失海外的原“皇家”文物的返還問題。
其次,要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guī)建設,特別是不斷完善關于打擊盜竊、盜掘和走私的國內(nèi)法規(guī)體系,使我們進行國際文物追索時,有更加有力的國內(nèi)法規(guī)支撐和依據(jù)。同時,有必要在國內(nèi)立法中明確反對有關機構和個人買賣中國流失海外的原“皇家”文物,對于惡意買賣的機構和個人實施“黑名單”制度。
再次,我國政府有必要通過力量和資源整合,把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問題放到更高層面加以解決。例如,可借鑒埃及等國的做法,廣泛吸納文物界、法律界以及其他有關人士建立常設性、專門性的海外流失文物追索機構,對流失海外文物進行徹底的摸底清查,對非法交易進行干預,獎掖友好人士返還流失海外文物等。
記者 楊麗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