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 中新社發(fā) 呂相友 攝
1955年4月召開的萬隆會議,對我們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宣傳,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利用參加萬隆會議的機會,闡明我國的外交政策以及對臺立場,讓更多的國家了解事實,支持我們,擴大我國的影響。另外還可以見機尋求與美國直接對話或談判,以緩和臺灣海峽緊張局勢。為此,毛澤東和黨中央決定由周恩來擔(dān)此重任。行前,毛澤東與周恩來經(jīng)過討論,商定可在會議期間,相機提出在美國撤退臺灣和臺灣海峽的武裝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臺灣的可能。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闡述了我們對外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對目前臺灣海峽局勢的看法,博得了與會各國代表團的廣泛同情與支持。許多國家紛紛要求美國政府響應(yīng)中國政府的建議,盡早就緩和緊張局勢,從臺灣撤兵等問題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首次向外界表達(dá)了中國在可能的條件下和平解放臺灣的信息。這一立場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各國代表的普遍贊譽。
和平解放臺灣的政策是黨中央、毛澤東制定的,正式對外宣布和第一個公開提出并闡述,是由周恩來完成的。1955年5月,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zhàn)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愿意在可能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正式、公開地提出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1956年1月25日,毛澤東在第六次最高國務(wù)會議上提出:“凡是能夠團結(jié)的,愿意站在我們隊伍的人,都要團結(jié)起來,不管他過去是做什么的。比如臺灣,那里還有一堆人,他們?nèi)绻钦驹趷蹏髁x立場,如果愿意來,不管個別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體的也好,我們都要歡迎他們?yōu)槲覀兊墓餐繕?biāo)奮斗!敝芏鱽黼S即在2月初的全國政協(xié)二屆二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為爭取和平解放臺灣、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而斗爭”的口號。
1956年2月4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為和平的解放臺灣而奮斗》。4月,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了“和為貴”、“愛國不分先后,以誠相見、來去自由”等政策主張。7月29日,經(jīng)毛澤東審閱的中共中央《關(guān)于加強和平解放臺灣工作的指示》明確提出:“目前對和平解放臺灣的工作,應(yīng)采取多方影響,積極并且耐心爭取的方針。工作重點應(yīng)放在爭取臺灣實力派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方面。這就是通過各種線索,采取多樣方法,爭取以蔣氏父子、陳誠為首的臺灣高級軍政官員,以便臺灣將來整個歸還祖國。”
1956年夏,一位神秘人物的到來,引起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lǐng)導(dǎo)人的濃厚興趣。他,就是曹聚仁。曹聚仁,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xué)者、記者和杰出的愛國文化人士。他早年曾在贛州幫助蔣經(jīng)國辦過《正氣日報》,與魯迅、周作人兄弟交往甚密,與海峽兩岸的不少重要人物都有交往。1956年到1959年,曹聚仁多次受邀回大陸采訪,毛澤東曾數(shù)次接見他,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也多次接見他。
根據(jù)毛澤東的意見,周恩來、陳毅及張治中等先與曹聚仁會談。1956年7月中旬,周恩來先后3次接見曹聚仁。周恩來指出:“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合作有過兩次,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戰(zhàn)的勝利,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次合作呢?我們對臺灣,絕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談。只要政權(quán)統(tǒng)一,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曹聚仁以周恩來談話為題寫成文章,發(fā)表在1956年8月14日的《南洋商報》上,正式向海外傳遞了國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在海內(nèi)外引起了強烈震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